Rss & SiteMap

炒邮网论坛 http://bbs.cjiyou.net/

炒邮网论坛是收藏者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壮哉国宝 美奂美伦――国宝“十珍”系列铜章赏析之二(子安)

1楼
方寸 发表于:2010/1/11 18:28:00

第三珍――名称: 朱鹤松鹤笔筒
制造年代: 明
材料: 竹
规格: 8.9×14.9×17.8厘米
收藏地: 南京博物院

竹雕是中国古代雕刻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根据古代文献上的记载,中国竹雕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商朝以前。由于竹材多产于南方,取材方便,且竹子质地柔韧温和,比木头更便于造型,因此成为中国人特别是南方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器物材质,渐渐地,艺术的潜质具有了艺术的气质,它们在工匠的创造中被艺术的魔法附身。宋代以降,中国的竹雕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竹雕出现艺术化倾向。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宋代是古代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它拥有一支庞大而又有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艺术审美思想与要求,带动了包括玉雕、竹雕在内的整个雕刻工艺领域的发展。

明代中叶后,因竹刻名家辈出,竹刻笔筒应运而生。笔筒,作为盛笔的器皿,开始从实用型向实用和欣赏二者兼备的类型转变。既保留古典进化,又注入自我艺术神韵,内容多于艺术的设计开始遭到摒弃。同时带有浓郁的中国画专有的文化特色,为书房画案又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以来,商品生产和交换相当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经济日趋繁荣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社会习俗也开始有了变化。从皇室到士大夫,开始欣赏细腻高雅的生活方式。竹木雕刻的特点正好适合文人文化的审美趣味,它们来自于自然,却又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许多文房用具和小型雕刻作品都是当时文人鉴赏和把玩的精品。

其实生活中,并不是每天都会下雨,也不是每晚都有星星。有闲阶级的骚人墨客,出仕致仕的官僚士绅,落第谪居的秀才士隐,大多的日子,却是庸常琐碎、寡淡无味。他们时时沉浸在伤情怀古,离情别绪气氛里,抑郁甚至会有许多苦涩和不如意,苦闷和折磨会更多的来自怀才不遇。如何能够将日常琐碎的事情变得赏心悦目,让自己,也让别人看着舒服?如何梦盼花好月圆、月白风清的幸运?又如何年年有今日“二十四桥明月夜”,“小红低唱我吹箫”的情境?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顺势而为因应并排遣释放了这种文人心理和文化需求,遂使文人士大夫文化繁衍至今兴盛不已。

眼前这枚铜章所刻画的朱鹤松鹤的竹雕笔筒大约在明代。古时的笔筒和文房四宝有着手足情深的渊源。我们知道千百年来,“文房四宝”是书画家最好的绘画工具,它的“一颦一笑”、“一喜一怒”感应孕育着一代代中国画家,丰富他们以灵智,发挥他们以才情。而“文房四宝”还只不过是中国画家最基本的工具,明清时期与文房所需物品的手工业生产开始形成,如笔筒、笔架、笔屏、笔洗、笔舐、笔船、臂搁、水丞、水注、乳钵、镇纸、墨床、印盒、印泥、印章等。这些文化什物被中华文化所包容作为文房清玩延续保留至今,且经常在颇负盛名的文物拍卖行显山露水惹人眼目。这件朱鹤松鹤笔筒作为艺术珍品世代相传,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与创造,洋溢着中华文化丰厚的内涵神韵和中国画独具特色的精气神。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笔筒落款五行“余至武陵,客于丁氏三清轩,识竹滨兄,笃于气谊之君子也。岁元十月,为尊甫熙伯先生八秩尊,作此奉祝,辛未七月日,松邻朱鹤。”辛未年是正德六年,即公元1511年,为明代中期。朱鹤,是著名竹刻艺术家。

笔筒雕老松巨干一截,干枝密布鳞纹瘿节,旁伴一松,虬枝盘杂,环绕巨干;松畔俏立双鹤,隔枝相望。款识阴文,题款法效晋唐风格为行楷体。明代的竹木雕刻技艺日渐成熟,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有“嘉定”、“金陵”一说。据称这件笔筒为史称嘉定派第一代大师朱鹤所作,是今天人们能见到的“朱氏三杰”(朱鹤(号松邻)和他的儿子朱缨(号小松)、孙子朱稚征(号三松))作品中惟一传世的孤品。这件笔筒看上去充满了感情,雕工扎实稳重,一丝不苟;奏刀之手绝不轻下,下必刀刀见功;利用竹根每一处自然的形态,起伏转折,每一道刻痕都是深思熟虑的验证。松鹤为祝寿之吉祥图案,以深刻和透雕为主的竹雕艺术,上雕老松、仙鹤,暗合了大师的名与称号“朱鹤”,号“松邻”。这只物件恰又是作者以松鹤延年、福寿齐天的语境送给朋友表达祈福、祝寿的礼物。早期竹雕笔筒流行至今的非常罕见,虽谈不上是什么“连城璧”(市场估价:人民币80000元左右),但历数百年保管收藏实属不易,是以,欣赏之余,更让你我钟情于青竹一根的高古清雅自尊,领悟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精神和人格力量。而铜章雕刻以其擅长的浮雕技法恰到好处地保留了这件作品的看点,或者可以说只是较好地再现、还原了这件竹雕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某些神韵和味道,否则这枚铜章岂不又是一件文物?!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2 - 2010 炒邮网论坛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0.0sp1
Processed in 0.08203 s, 2 queries.